(有机良庄产品:一条绿色鱼、一棵有机菜、一桶天然油)
“农商行金融顾问帮了大忙,700万元贷款帮助扩大了养殖规模,去年400多集装箱,年产优质水产品1000多吨,产值可以突破3000万元。”2023年度“全国十佳农民”——安徽有机良庄负责人陈金良如是说。
安徽有机良庄位于太和县国家级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利用集装箱开展智能化水产养殖,主要养殖鲈鱼、鲫鱼、鲟鱼、鳜鱼、罗非鱼等名特优水产品种。由于品质可控,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小,该模式养殖的水产品品质好、口味佳、绿色健康,已经获得7个无公害食品认证,项目获得国家各项专利46项。该企业还构建了光伏供电、循环水养鱼、废水资源再利用供养有机蔬菜的“鱼-菜-光”生态循环系统,取得了生态和经济的双重收益。
(金融顾问到企业了解生产经营及金融需求情况)
针对像安徽有机良庄这样的产业链企业,太和农商银行派出专门的金融顾问,依托其“供应链+订单”模式,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进一步密切银企关系,较好解决了企业金融需求的“难点”“堵点”“痛点”等问题。
突出组织领导,发力找准“支点”。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制定了《金融顾问工作方案》,成立由党委书记、董事长任组长的金融顾问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支行部门分工,制定具体措施及路径,为金融顾问制度的落地提供组织保障。二是严格选聘标准。以个人素质和专业能力为衡量标准,优选业务素质硬、工作能力强的21名核心骨干担任金融顾问,其中党员顾问5名,打造金融顾问的人才“支点”。
突出对接跟踪,发力解决“难点”。一是全面走访对接。坚持以点带面,对32家重点企业进行全面走访对接,了解企业经营财务状况及金融需求,并建立问题清单台账,实现“一次走访、定期跟踪、长期服务”,累计走访企业180次,做到服务重点核心企业全覆盖。二是跟踪解决难题。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因企施策、一企一策,主动为企业在优化融资结构、改善内部管理、防范化解风险、完善信用机制、解决融资需求等方面提供“金融方案”,现场解决问题40项,协调解决难题23项。
突出服务创新,发力打通“堵点”。一是设立服务站点。坚持把综合金融服务作为重中之重,在信贷服务中心设立金融顾问服务站点,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二是精准创新产品。围绕核心企业上下游定制“菌菇贷”、“木e贷”、“发e贷”等信贷产品,去年以来对核心企业授信3.05亿元,发放贷款2.25亿元。三是推行“1+N”服务。以“金融顾问+”模式,一对一做好综合金融服务,比如采取“协会+银行+会员”模式对种粮大户进行整体预授信,目前已发放贷款3000万元。
突出减费让利,发力消除“痛点”。一是认真落实普惠政策。积极为企业办理“延期还本付息”、无还本续贷业务,将心比心为企业排忧解难,累计办理无还本续贷16笔、6414万元。二是积极落实减费让利措施。主动下调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切实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金融顾问服务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低于普惠小微企业加权平均利率0.49个百分点,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600多万元。三是全面落实“两强一增”举措。针对涉农涉粮行业,推出“强农增收贷”,利率降至3.65%,惠及企业13家、金额5802万元。
突出体制机制,发力补强“弱点”。一是强化考核保障。客户经理每月工资考核中增加“金融顾问对接企业新增授信”加分项,按月考核兑现,并将金融顾问制度落实情况纳入年度考核,设立“优秀金融顾问”奖,给予精神及物质奖励;实行“动态调整、退出机制”管理,通过开展企业满意度调查、内部能力测试等方式,及时对金融顾问团队人员进行优化调整。二是建立“会诊”机制。按季召开座谈会,邀请企业代表与条线部门面对面座谈交流,探索建立与法律、财会、投资等协同服务机制,帮助解决企业除融资需求以外的实际需求。三是优化营商环境。依托“阜阳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向企业提供快速申请获贷渠道,通过平台完成申贷14户、金额9200万元。同时加强与太和税务、人社部门沟通协调,实现税务申报等21个政务项目银行网点一站式办理的目标。
突出政策宣传,发力扫除“盲点”。一是走进企业宣讲。结合“五进”活动,深入农村、园区、商圈,为企业送去金融政策,累计向企业进行金融知识宣讲16次,参与人次500余次。二是组织网点宣传。利用网点电子屏滚动播放热点政策、展架区集中布放宣传折页、视频区循环展播政策案例,集中开展了“征信知识宣传”“防电信网络诈骗”“反洗钱”等主题宣传活动。三是积极进行线上宣传。引导客户关注本行微信公众号、官网媒体,及时转载国家最新金融政策,将党和国家惠企惠农政策、风险防范等内容直达客户,着力解决政策宣传“盲点”。(岳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