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所有权证,就相当于有了‘户口本’,现在再也不用找房产抵押了,凭咱家的农业生产设施就能办贷款!”近日,在收到150万元农业设施抵押贷款成功到账的短信后,岳西县石关乡从事中药材收购、加工、销售的农户李西方感慨地说。
李西方成为“幸运儿”,并非偶然。
去年9月,省农业农村厅、省委改革办、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联合下发《安徽省农业生产设施确权登记和抵押贷款试点方案》,确定金寨、岳西、天长等5个 县(市)开展农业生产设施确权登记和抵押贷款试点。
方案下发后,试点区域内多家农商银行积极响应,探索推出农业生产设施抵押融资新模式,打通了农业生产设施抵押后变现渠道。
烦恼,合作社有资产却不能抵押融资
农业生产设施是农业经营主体重要的资产之一,有效盘活此类资产,被认为是帮助农业经营主体缓解融资难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长期以来,此类资产大多处于“沉睡”状态。
对此,姚军深有感触。他经营的金寨县齐岭湖羊养殖专业合作社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几次想到银行贷款扩大养殖规模,但均未能如愿,原因只有一条:合作社1922 平方米的养殖舍等固定资产没有产权证,不能用作抵押。
过去,由于农业生产设施存在无法办理产权证的问题,银行无法明晰相关设施设备所有权的归属,也不知道该去哪里办理抵押登记。
“这种情况下,银行如果推行农业生产设施设备抵押贷款,难以从法律层面保障自身合法债权,放贷风险较大。”一家农村中小银行负责人坦言,再加上没有相关的融资制度,银行既不敢放贷,也不能放贷。
试点,农业生产设施抵押瓶颈被打破
2023年12月,姚军面临的难题终于解开了。
上述方案下发后,金寨农商银行主动承担起该县农业设施确权登记先行试点工作,推出农业生产设施抵押贷款,让更多农业经营主体真正享受到“有权可抵、有物可押、有资可用”的金融便利。
“凡是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都可以将生产经营过程中投资建成的农业设施大棚、畜禽养殖舍、水产养殖生产设施等申请所有权登记,然后凭农业设施所有权向我行申请抵押贷款。”金寨农商银行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为了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等贷”,金寨农商银行通过优化信贷审批流程,实行“一站式”服务,大幅缩短了贷款审批时间,使得资金能够及时、精准地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同时,还为借款企业提供专业的金融咨询服务,帮助其科学规划资金使用,有效控制财务风险。
“有了金寨农商银行这50万元,合作社规模扩大了,利润也提高了,可以带领更多的社员增收致富。”姚军高兴地说。
推广,农商银行积极扩大贷款覆盖面
“我省以制度形式对农业生产设施进行确权、允许此类资产进行交易,打通了此类资产抵押后变现的渠道,让银行的债权更有保障,降低了银行放贷风险。”岳西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说,该行将通过农业生产设施设备抵押贷款支持更多农业经营主体实现更好发展。
事实上,除岳西、金寨外,其余试点县区所在地农商银行也纷纷加入试点行列,把农业生产设施及地上种植物纳入贷款抵押范畴。
旌德农商银行推出“农业设施贷”专项产品,同时主动与县农业农村水利局对接,共同实地走访确权农户经营场所,详细了解农户发展规模和发展前景。
和县农商银行制定了“农业设施抵押贷”业务管理办法,通过上门走访面对面沟通,主动向客户开展农业生产设施抵押贷款的政策宣讲,畅通银企沟通渠道,了解企业融资需求。
安徽省联社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区县,鼓励各农商银行加大涉农信贷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扩大农业生产设施设备抵押融资的覆盖面,让更多农业经营主体受益。(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李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