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姚刚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并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五个实践要求,为我们如何平衡金融的双重属性指明了方向。金融机构唯有坚持以义取利,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方能行稳致远。
一、以义为先,践行金融工作的人民性
事无大小,皆有义利。建设金融强国,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需要正确的义利观作为价值引领、理念支撑。把“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真正落到实处,积极践行金融为民的初心使命,是对金融机构基本的实践要求。
金融属于服务行业,只有坚持金融为民,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金融需求,才能使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潜山农商银行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积极完善服务硬软件配置,致力打造“百姓银行”。一是实现乡镇营业网点全覆盖。全行33个网点覆盖全市16个乡镇,113个“金农信e家”便民服务站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居,建立了多元化的乡村金融服务体系,实现了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二是坚持“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原则。2023年10月底,完成了全辖智能柜员机八大类38项政务事项接入工作,涵盖了健康医疗、社会保障、公积金、房产权证、交通驾驶、职业资格、民政服务、文化宣传等高频服务事项。客户不用跑政务服务大厅,仅需本人身份证就可就近完成相关业务的办理。三是聚焦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服务需求。各营业网点内配置爱心座椅、老花镜、放大镜、应急药箱等设备。新改造网点均设置了无障碍通道或相关服务设施,并在醒目位置公示援助电话或设置呼叫按钮,确保通行顺畅,响应及时。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预约上门”等专属服务。目前已有12家网点被授予“长春花”适老化支付服务特色网点称号。
二、义利兼顾,以高质量发展助力社会经济发展
防范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以义取利的前提首先要保证风险和收益的均衡。如果金融机构将“以义取利”片面理解为“义字当头”,不顾风险、不计成本的发挥服务经济的功能作用,反而会导致市场良莠不齐,功能丧失,坏账频发,风险聚集。只有义利兼顾,以义为先,才能更好发挥金融的功能性,防范金融风险,服务经济发展。
潜山农商银行始终坚持稳健经营,将社会责任融入业务发展全过程,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等方面持续发力。一是服务乡村振兴,落实整村授信工作。出台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及整村授信工作实施方案,积极选派优秀支行行长担任驻村金融村官,采取“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方式推进整村授信工作。截至目前,已实现全市行政村100%签订整村授信合作协议,累计采集农户信息6.38万户,已授信户数2.72万户,贷款余额超27亿元。今年以来,启动“一村一座谈”乡村振兴优惠政策宣讲活动,截至目前,已召开座谈会62场次,累计解决资金需求超1.3亿元。二是聚焦“千万工程”,围绕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名单,“一村一策”定制服务方案。目前已为黄铺村、茶庄村、红星村等7个和美乡村建设提供资金支持近3亿元。三是紧跟政策走向,引导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近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开展第一届“普惠金融推进月”行动,本行快速响应、积极作为,持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为小微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截至8月末,潜山农商银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超35亿元。
三、主动让利,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义利观倡导见利思义、先义后利,反对唯利是图、见利忘义。在追求合理经济利益的同时重视社会效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在平衡自身风险和收益的前提下,主动让利于企,让利于民,进而促进社会效益良性循环。
一直以来,潜山农商银行坚守支农支小主责主业,做小做散,积极拓宽服务覆盖面,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浇灌县域市场。一是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落实利率优惠、延期还本付息等支持政策,持续提升农业经营主体、小微企业等服务质效。积极运用央行再贷款货币政策加大对乡村振兴、普惠型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截至8月末,已申请再贷款超6亿元,惠及涉农及小微经营主体5000余户,有效降低了其融资成本;按照“应延尽延”的原则,进一步为涉农、小微企业纾困解难。今年以来已累计对近500户小微企业贷款提供续贷支持超6亿元。二是围绕居民家居装修、教育学习等个人消费需求,持续优化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扩内需促消费稳增长。同时,降低个人消费信贷成本,截至8月末,潜山农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本年度投放近8亿元,当年新投放个人贷款平均利率较上年下降79BP。三是有序推进符合条件的存量首套房贷款利率调整工作,不断适应政策及市场变化趋势,全力支持刚需性、改善性购房需求。截至8月末,当年新发生住房贷款利率定价较上年同期下降69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