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陈俊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首次提出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深刻阐明“五要五不”要求,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
“义”,是合乎正义、合乎道义、合乎法理,符合大众价值观;“利”,则是通过我们的劳动而取得的收益。“以义取利”就是通过合法、合规、合乎社会道义的手段获取适当的利益。对银行业来说,就是在依法合规、充分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上追求自身发展,不见利忘义、不唯利是图。
一、要坚持义在利先,强化金融的功能性
金融具有功能性和营利性双重属性,而功能性是第一位的。农商银行是党和国家设立的地方金融机构,成立的初衷是服务三农、服务小微、服务地方经济。如果我们为了追求盈利而脱离本源、脱离宗旨,甚至于违反国家政策、监管要求,就是在追求不义之财。长此以往,必然被社会、被人民所抛弃。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通俗点讲就是“农商姓党、金融为民”。我们是党领导下的农村金融机构,必须听党指挥,坚定不移跟党走。同时,我们又是因农而生、为农而兴的地方本土银行,支农支小、服务地方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如果我们脱离了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壤,发展就无从谈起。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星空,只有基础打好、阵地守牢才能谈得上长远发展、稳健发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中小银行机构要立足本土开展特色化经营。我们是农村金融机构,我们的市场在农村,不能贪大求洋、舍近求远,要下最苦最累的功夫,做最土最笨的工作,这样我们才能向上生长。
二、要坚持以义取利,兼顾金融的营利性
在突出“功能性”的同时,我们还要兼顾“营利性”,我们是金融企业,不是公益性组织,我们要生存和发展,要对全行员工和全体股东负责,如果我们不能创造收益,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股东和员工的“不义”。因此,发展永远都是“主旋律”,是我们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当下,经济持续下行、大行持续下沉、监管持续趋严,市场难做、贷款难放、收入难增、成本难降,怎么办?在重重困难压力之下,为了完成任务、创造收益,很多的金融从业人员就选择放低自己的底线,有的唯利是图,有的脱实向虚,有的急功近利,有的胡作非为,所以针对这些乱象,中央适时提出要培育和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做到“五要五不”。那么,怎么以义取利呢?我认为主要在于一个字“勤”,只要我们下最苦最累的功夫,就没有打不开的市场、营销不动的业务。要融入长三角、贴近苏沪浙,要“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只要拿出这样的劲头,就没有干不好的工作。
经常有员工说,我们的产品没有优势、价格没有优势、竞争没有优势,那么,有没有想过我们有哪些优势呢?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我们做业务、做营销就是要扬长而避短,绝不能因短而废长。农商银行人亲地熟、点多面广,人员多、决策链条短、机制灵活,这都是优势。我们不要与大行比品牌、比规模、比大户,要比深度、比速度、比力度、比温度,要以己之长攻彼之短,这样才能在县域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我们要经常扪心自问,是不是做到了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区域内的企业商户是不是走访到位了,社区村委是不是对接到位了,广大农户是不是联系到位了,对辖区的情况是不是做到了如指掌、张口就来,方方面面的人际关系是不是做到了亲密无间,队伍是不是做到了活力无限。这些都是慢功夫、细功夫,靠日积月累。
三、要坚持义利相偕,突出二者的兼容性
“功能性”和“营利性”并不是互为矛盾的两个方面,是可以相互兼容的,如何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决定着金融机构是否能够行稳致远。俗话说:“义而后取,人不厌其取”,义和利是有机统一的,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我们既不能舍义而取利,有利无义是为奸商;也不能舍利而取义,有义无利难以久长。在我看来,我们要做到“不义之利不可取,有义之利不轻弃”。那么,怎么实现义利相偕、义利兼取?就是要做到“诚实守信、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一是要诚实守信。信守宗旨定位、信守初心使命、信守责任担当,把诚信摆在首位,做到不逾越底线。二是要稳健审慎。把步子迈稳一些,节奏放慢一些,眼光放远一些,多做一些打基础、利长远、固根本的工作,审慎把控好风险,不急功近利。三是要守正创新。既要守住宗旨定位,守住初心本源,也要不断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机制,立足本土市场,不断优化金融服务质效,倾心支农支小、服务实体,做到不脱实向虚。四是要依法合规。坚持在合法合规的轨道上有序运行,不断涵养合规文化、树立合规意识、强化内控建设,引导员工敬畏法纪、严守底线,坚决做到不逾矩、不越轨、不胡作非为。只要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擘画的蓝图奋力拼搏,全行上下凝心聚力,汇成一股劲、拧成一股绳,向着同一个目标奋力前行,我们就一定能够行稳致远,实现义利兼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