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机构:
当前位置: 农信融>马鞍山农村商业银行
马鞍山农商银行:深耕数字金融 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农商答卷”
来源: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李晓磊 通讯员 夏烨 2024-11-22 10:26:48 责编:白云磊 胡明兵 李晓磊

IMG_256

11月15日,在含山县陶厂镇西塔村的稻田里,伴随着阵阵旋翼旋冀轰鸣声,一台装载着水稻种子的无人机缓缓升起,沿着预设的飞行轨迹,在稻田上空盘旋。无人机所到之处,一粒粒水稻种子,均匀、精准地播撒入田。这是马鞍山市天创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有限公司正在为当地的种粮大户进行种子播撒服务。

“20亩地,800多斤种子,10分钟就完成了!”该公司执行董事刘帆说,相比传统人工播种方式,无人机一个小时可以撒100多亩以上,播种效率要高出30倍。作业同时,无人机收集到的一组组数据又会通过下行数据链实时传输给地面站,在处理分析后最终实现数据成果应用。

“没想到这些数据获得了全国首张数据产权登记证书,更没想到是数据产权登记证还‘换’来了农商银行150万元的‘真金白银’贷款!”刘帆介绍,从2021年到2024年间,该公司积累了10多万条数据,在政府部门的粮食生产、安全方面等宏观调控上给予了“得力”的参考。

与此同时,马鞍山农商银行积极主动对接,协助企业完成了4万多条数据资源梳理、评估和应用场景挖掘等工作,获得了全国数据产权统一登记体系改革试点工作下,安徽省数据交易所发放的全国首张数据产权登记证书。该行还以这张“农业无人机作业数据集”数据产权登记证书作为质押物,为该公司成功发放首笔“数E贷”150万元,帮助其打通了一条数据由资源到资产再到资本的转化路径。

IMG_257

企业数据“软资产”转化为融资“硬通货”,得益于我省积极开展数据产权登记改革试点工作,更是马鞍山农商银行紧跟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步伐,探索数字金融领域新机遇的生动体现。

事实上,早在2011年5月,马鞍山农商银行就开始以数字金融为引擎,探索线上化、智能化服务模式。2016年6月,随着“花吧”消费贷的推出,该行实现了从获客、风控,到产品开发、业务办理、贷后管理上的全链条变革。

2022年11月,该行主动对接马鞍山市数据资源局等机关部门,规范获取政务信息,上线信贷数字化平台项目,为政务信息运用及信贷风险管理探索新道路。

为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办事效能,2023年8月,马鞍山农商银行又利用服务网点多的优势,深化政银合作,将“政务大厅”搬进银行网点,为广大企业和人民群众提供“金融+政务”双项业务一网通办的新服务模式。客户只需一张身份证、电子社保卡或安康码,即可到该行相关网点自助办理涵盖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公积金、房屋产权等8类38项政务业务。

今年,马鞍山农商银行还建立健全数字化智能化平台系统建设,完善数字化转型工作协调管理机制,实现金融政策精准直达、金融需求精确感知。

点燃数字引擎后,科技贷、中标贷、光伏贷、技改贷、数据资产抵押贷等一个个新兴信贷产品随之应运而生,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客户少走路”。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该行通过信贷数字化平台共授信约3.75万笔,授信额度约99.73亿元。

“数字金融是服务实体经济的助推器,它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可以通过降低金融服务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来不断提高金融服务,助推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马鞍山农商银行行长李小斌表示。

未来,马鞍山农商银行将持续探索构建与数字经济相契合的金融服务体系,不断优化传统业务,持续发掘“新业务”,拓展新路径,开启“互联网+”金融,为马鞍山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全新的动能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