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县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夏建民
“稳健审慎”精神是对当代金融运行规律的精炼总结,关键在于要处理好“快与稳”“变与守”的双重关系。作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农商银行更应恪守金融人的初心承诺,树立正确的经营观、业绩观和风险观,既看当下,又看长远,不贪图短利,不急躁冒进,不超越承受能力而过度冒险,坚持稳健审慎经营,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一、聚焦战略变化,看农商银行稳健审慎意义
农商银行的前身是农村信用社,农信社的归口管理部门历经数次变更。在脱离农行管理后,历史包袱重,主要反映在资产质量差、资本充足率低(甚至资不抵债)、违规经营现象多等。省联社成立后,协调地方政府帮助辖内农信社增资扩股、清收旧欠、置换资产、核销呆账和减免税收,使其很快化解历史包袱、轻装上阵、顺利改制。在此期间,农信社自主战略意识薄弱。
随着国家城镇化、工业化加速,中西部地区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农商银行抓住这个机遇,迎来了规模快速增长,业绩迎来高速增长,不良贷款率快速下降。以和县农商银行为例,制定的战略导向是“抓大放小”,以公司类大额贷款为主,业绩实现快速增长,但对后续发展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后遗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额不良贷款急剧增长,不良率等主要监管指标承压。受经济下行影响,县域企业大量倒闭,加之对大额贷款风险防控能力弱,大额贷款陆续形成不良,从2016年开始,全行连续三年真实不良贷款率超过5%,拨备覆盖率低于150%,经营发展形成的利润主要以计提拨备为主,员工士气低迷。例如安徽海德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安徽香泉湖禽业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由于自身或母公司原因,公司经营濒临破产,贷款形成不良,上述公司不良贷款都在1000万元以上,处置时间长、难度大,一笔不良资产处置至少需要三年时间,还会产生一定比例的损失。二是偏离支农支小主业,后续发展基础受影响。在“抓大放小”战略指导下,导致支行行长、客户经理在信贷投放上始终聚焦大额贷款,意识转变难,随着本行“战略转型、业务转向”,重新聚焦做小做散、深耕农村市场战略定位,由于脱离农村市场,导致回归步伐慢、成效不明显。
在这过程中,给农商银行带来短期的快发展、高收益,但形成风险,需要农商银行多年的努力才能消化。农商银行资产规模较小,必须坚持稳健审慎发展,才能行稳致远。
二、聚焦五篇大文章,谈农商银行未来发展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这一重大课题,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核心要义,强调“要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这就要求金融业树立正确的经营观、业绩观和风险观,持续筑牢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底线,助推金融业行稳致远。
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农商银行必须找准发展方位。坚持“稳中求进”的总体思路,把稳质量、调结构、转方式、控风险作为经营方向,“稳”就是全行员工队伍思想要稳,整体战略和工作思路要稳,业务发展和风险防控的各项举措要稳。“进”就是要不断破解发展道路上的机制性问题,发挥决策链条短、机制灵活的优势,持续调整经营结构和促进发展转型,不停顿不倒退;不断创新服务领域、拓展业务市场,持续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同业竞争能力,不萎缩不弱化;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持续加强内部管理和队伍建设,不放松不动摇。一以贯之抓好全行各项战略部署的落地和推进,保持战略措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一是脚踏实地,在干事创业上书写“五篇大文章”。
要全面坚守支农支小定位,织密织牢农村金融服务网络,俯身向下,问计基层、问需基层,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执行力,全力书写金融工作“五篇大文章”。发力科创金融,深化县域科技企业、产业技术升级等项目,强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助力打造新质生产力;聚焦绿色金融,围绕乡村振兴、民生消费等重点领域,特别全县将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农业强县“头号工程”,推动蔬菜产业“二次创业”,重点加大蔬菜产业金融服务;做实普惠金融,以产品创新为手段,落实惠企政策,科技赋能业务发展,提升服务“三农”水平,与小微企业共成长;探索养老金融,从软硬件配备、渠道服务、生态圈建设等多维度,拓宽“康养+金融+服务”的适老服务新渠道;布局数字金融,加强数实融合,常态化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以金融科技助力金融服务创新和员工减负赋能。
二是坚定方向,在顶层设计上锚定“一体化经营”。
作为县域农商银行,必须紧紧贴合县域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需求,积极推动理念变革,精准发力,坚定“服务三农、做小做散”,构建服务县域和乡村振兴新模式,找准服务乡村振兴关键点,选准服务乡村振兴落脚点,走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道路。
内修外炼强服务。客户是金融机构发展之本,只有将客户利益始终放在首位,才能真正做好服务。金融在经营过程中,应不断加强内部机制的完善健全,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流程的设计都应该建立在便捷客户的基础上;同时,应深入推进“阳光信贷”“收费公开”等工程,以开放的心态切实维护广大客户的合法权益;并积极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征信宣传日”等活动,全面普及基层群众金融基础知识、培养其信用契约意识,真正将满足客户全方位需求作为服务宗旨。除做好传统的金融服务外,需要积极推动“惠农服务室”“助农取款POS”等设施及渠道的建设,让农户足不出村即可享受小额取现、转账、还款、缴费、查询等基础金融服务;构建“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镇”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以线上线下立体融合的方式把普惠金融渗透到“最后一公里”,切实解决乡村金融覆盖面不足的问题。
强化支农支小服务力度。县域农商银行应始终坚定不移地瞄准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严格控制单户1000万元以上的贷款,坚定做大客户数做小单户余额的原则,利用决策链条短的优势,结合小微三农客户“缺押品、时效强、金额小、用信频、期限短”特点,把“重净现金流”的经营理念运用到信贷业务操作中,不断开拓和挖掘金融服务需求,支持区域内的三农小微客户,促进地方实体经济发展。例如,本行以三代社保卡为纽带,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自2022年以来,大力发行三代社保卡,三年来,累计发行三代社保卡22.85万张,占全县69.57%,社保卡沉淀资金5亿元,社保卡逐渐成为重要“获客、活客”渠道,通过社保卡获取了大量客户群体,为做小做散奠定了坚实的客户基础。
帮扶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加大对优质产业及龙头企业的帮扶力度,提高对现代农业、现代绿源业、种养殖业等支持力度,助力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推行标准化生产,培育农产品品牌,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帮助地方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这是在长期实践中积淀的经营智慧和生存法则。银行也是经营风险的行业,尤需树立正确的业绩观和风险观。今后,和县农商银行将把“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要求落实到经营活动全过程、各领域、各环节,一步一个脚印,实现“质量、规模、速度、效益、安全”全面协调发展。
![](http://xxt.ahnews.com.cn/general.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