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的情况你们也都看到了,大女儿能够顺利毕业多亏了你们农商行支持,现在小女儿又要入学了,家里正发愁学费的事,你们就来了,又给我们带来好消息,真得感谢你们!”近日,得知可以继续申请助学贷款,解决学杂费和生活费问题,家住歙县雄村镇的“准大学生”张敏和其母亲总算安了心。
张敏的母亲身体不好,常年卧病在床,父亲作为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在县城周边打零工,家庭收入微薄。住着破旧两居室、穿着补丁累累的一家人平日里生活十分拮据。张敏的姐姐曾是助学贷款的“受益者”,刚从大学毕业的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满意的工作。今年妹妹张敏也跟随姐姐的脚步,考上了皖西学院。一家人含辛茹苦,供养出两名大学生十分不容易。
再次走访张敏一家,歙县农商银行雄村支行人员告诉母女二人可以继续申办助学贷款,根据今年政策,像张敏这样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每人每年可申请16000元最高额度助学贷款,贷款利率按照同期同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减60个基点执行,在校读书期间利息均由财政补贴、暂不用还本金,张敏和母亲听了之后很是欣喜。很快,母女二人便按照支行人员提示准备好相关材料。因张敏的母亲腿脚不便,无法前往营业网点办理,支行人员便指导张敏通过“安徽农金助学通”微信小程序线上申请办贷,及时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11月12日,支行人员电话联系了在校读书的张敏,再次为她送去好消息:“你点‘安徽农金助学贷款系统’学生端上面的‘提额申请’,按照提示就可以完成提额操作啦……”原来,张敏前不久申办的助学贷款又可享受最新政策了,即像张敏这样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每人每年申请贷款额度上限由16000元调整为20000元,贷款利率由同期同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减60个基点,调整为同期同档次LPR减70个基点。得知消息的张敏立即按照支行人员提示完成提额,同时,她还将这一好消息分享给了家人,向农商银行人员转达了家人的谢意。
生源地助学贷款是国家实施的一项教育惠民政策,也是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学的重要途径。
作为歙县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承办行,歙县农商银行深入践行“金融为民”理念,持续加大助学贷款宣传力度、优化服务流程,做好助学贷款额度提升和利率调整,通过摆展架、贴海报等网点氛围布置,联系乡镇、村两委、学校、快递站等相关机构,开展“点亮万家 惠农兴商”普惠金融走访、利用官微广宣政策等线上线下渠道宣传服务,建立助学贷款客户摸排台账,进村入户逐个宣传,实现贷款政策精准送达,确保每位高考生和家长知悉助学贷款政策,做到助学贷款应贷尽贷、能贷尽贷。
今年以来,该行累计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0.23亿元,为1753名莘莘学子撑起逐梦大学校园的翅膀。(毕紫荆 陈超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