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家和黄山金融监管分局关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决策部署,2024年以来,黟县农商银行积极推进落实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各项工作,力求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的融资服务。
“两张清单”精准摸排需求
在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落实过程中,结合实际制定《2024年黟县农商银行 “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方案》,积极开展走访活动,深入园区、市场、商圈宣导政策、对接需求,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的信贷支持力度,及时满足客户融资需求,提升小微企业贷款覆盖面,全力支持企业稳定经营、达产增效。通过大走访活动,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面对面交流,将企业的需求带进来,将该行的产品带出去,在企业与银行间搭建起互惠合作的桥梁。
在走访摸排工作中,按照“合规持续经营、固定经营场所、真实融资需求、信用状况良好、贷款用途依法合规”等标准,对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进行全面摸排,形成了融资需求清单和金融服务清单。这两张清单的形成,为后续融资对接工作提供有力支撑。截至目前,黟县农商银行通过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累计走访小微企业客户1982户,累计为客户办理贷款授信1049户16.09亿元,有效缓解小微企业客户融资难题。
“搭台唱戏”实现精准对接
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落实,离不开政府、银行、企业等多方的协同联动。作为地方金融排头兵,黟县农商银行积极与政府、园区、企业等多方进行沟通,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形成工作合力。推出的“园企贷”产品,依照“资源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协调政府、银行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建立融资助企合作关系,加大对小微企业和创业创新等普惠领域市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由经济开发区建立园区风险补偿资金,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牵头建立服务对象“白名单”,通过“园区资金池+银行”的风险分担模式,对园区内符合条件、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化解企业融资难题。
“特色创新”满足融资需求
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往往具有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为满足实际需求,黟县农商银行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加丰富的融资选择,制个性化金融服务方案,助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为解决科创企业融资难和科创信贷风险收益不匹配问题,针对初创期、成长期等不同成长阶段的科创企业推出了“共同成长贷”贷款业务,支持培育科创企业发展壮大,目前累计发放该类贷款6户5275.5万元;针对从事造林、育林和林产品开发、生产、加工、经营和流通等相关用途的企业推出了“绿之源”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拓展“三农”金融服务渠道,目前累计发放该类贷款15户4741万元;为满足企业(个人)鳜鱼养殖、加工、销售等生产经营需求,推出了“乡村兴·鳜鱼贷”贷款业务,支持鳜鱼产业做大做强,促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目前累计发放该类贷款5户4289.9万元。
与此同时,黟县农商银行积极推进小微业务数字化转型,打造小微数字化运营平台,实现营销产品的快速创设、业务流程的线上操作和客户的精细化管理。安徽江舟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公司对于资金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由于公司规模较小、经营时间短、缺乏足够的抵押物等原因,传统金融机构的贷款申请之路异常艰难。得知安徽江舟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融资难题后,黟县农商银行迅速响应,主动上门对接。通过深入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发展前景以及资金需求,并为其提出融资解决方案,推荐“鳜鱼贷”创新金融产品。贷款发放后有效缓解了公司的资金压力,更助力公司在后期产品研发、市场开拓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随着业务的拓展,公司的收入也实现稳步增长。2025年,江舟食品的发展势头强劲,该行积极主动对接,迅速审批通过新增500万元的贷款额度支持该企业的发展,充分履行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社会责任,实现银企双赢。
“绿色通道”提升服务效率
为全面建立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机制体系,增强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意愿与能力,有效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黟县农商银行建立信贷审批“绿色通道”,全面提高信贷审批效率,持续优化续贷管理,完善尽职免责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实行优先审批、优先放款,确保信贷资金及时精确直达。
渔亭绘明电器店迎来销售旺季,余老板却因资金周转问题,在货源采购上受到限制,为此愁眉不展。黟县农商银行渔亭支行在 “千企万户” 大走访活动中知晓这一情况后,工作人员通过“皖事通”查询到余老板是AA信用户,便立即为其申请该行的信贷产品。当日,贷款资金成功到账。
悠悠金融水,滴滴浇灌情。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落实,赋予银行业金融机构更为重要的使命,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作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领域的奋进者、开拓者与奉献者,黟县农商银行将继续秉承创新思维和实践精神,不断探索和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新模式、新路径,与政府、企业等建立更为密切的联结,多方携手共进,共同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和活力。(胡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