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机构:
当前位置: 农信融>焦点报道
马鞍山农商银行:以金融之力护航“银发经济”
来源:徐焕 王雪雪 包燕茹 2025-02-24 15:31:48 责编:余宏博 胡明兵 李晓磊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发展“银发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

作为地方金融主力军,近年来,马鞍山农商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聚焦养老产业需求,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以金融之力护航“银发经济”,书写了一篇有温度、有深度的养老金融新篇章。

精准发力,为养老产业注入金融“活水”

养老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马鞍山农商银行怀远支行近日向安徽迪发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发放贷款48万元,助力企业扩大智能康复护理床的生产规模。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多功能康复护理床,通过大数据管理平台服务了全国500多户老年残障失能人士,有效解决了老年护理难、护理费用贵的社会问题。怀远支行在了解企业资金需求后,迅速为其匹配融资方案,授信75万元,解决了企业在技术研发中的资金难题。

这只是马鞍山农商银行支持养老产业的一个缩影。今年,该行针对养老公寓、养老机构、养老设施建设等领域,积极探索创新信贷产品,提供专项融资支持。例如,为从事养老、康复、体检、护理产业的马鞍山江东颐养有限责任公司授信1000万元,助力其完善硬件设施、提升服务质量。同时,该行还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参与养老设施建设项目的融资规划,为区域养老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创新产品,满足老年人多元化金融需求

马鞍山农商银行立足区域实际,聚焦养老保险参保人群需求,创新推出“美丽贷”“社保贷”等普惠金融产品,通过精准对接公务员、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群体,以金融力量助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为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美丽贷”针对公务员、教师、医院等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以信用贷款形式提供最高30万元的资金支持,年利率低至3.45%,授信期限最长5年,满足老年人医疗保健、适老化改造等品质养老需求。“社保贷”则面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群体,依据参保人年龄、缴费记录及首月养老金测算额度,最高可贷50万元,有效缓解参保人阶段性资金压力,同时激励居民主动参保,形成“参保即享金融权益”的正向循环。

创新推出的养老金融产品,既是对国家“发展银发经济”政策的积极响应,更是以金融之力解民生之忧的生动诠释。

温情服务,探索养老金融服务新模式

马鞍山农商银行深知,养老金融不仅是资金的供给,更是服务的延伸。为此,该行积极探索养老金融服务新模式,打造老年金融课堂,为老年人提供金融知识普及、反诈宣传等服务。

辖区高新区支行从硬件设施和服务体系两方面完成对支行网点的服务升级,设立“农商红”养老驿站,提供多项便民服务。驿站配备了轮椅、拐杖、助力架、微波炉、冰箱、爱心雨伞、复印打印机等便民设施;设置了健康专区,特别为老年群体配备自动读数的血压仪,现已为数百位老人提供血压测量服务。设立“慈心间·邻里中心”,打造客户活动专区。邻里中心布放了舒服的沙发卡座,摆放了书报象棋,免费提供茶叶糖果,让营业厅堂成为群众休闲社交、信息分享和互动培训的共享空间,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在“农商红”养老驿站和“慈心间·邻里中心”,定期举办金融知识讲座,围绕反假货币、防范电信诈骗等主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老年群体普及金融知识,守护他们的“钱袋子”。

此外,该行还成立了“微光红心”志愿服务队,深入社区、养老院等地,开展上门服务、金融知识宣传等活动。例如,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社保卡换卡、挂失补办等上门服务,切实解决老年人办业务难的问题。这种“网点+社区”的服务模式,不仅拉近了银行与老年客户的距离,也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双向奔赴,传递养老金融“农商”温度

“退休这么多年,行里一直没忘记我们,时时关心,特别感动。”马鞍山农商银行退休员工王芳感慨。这种持续的关怀,不仅让退休员工感受到尊重和关爱,也增强了他们对银行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马鞍山农商银行不仅关注老年客户的需求,也始终将退休员工视为“大家庭”的重要成员。每年重阳节、春节,该行都会组织慰问活动,为退休员工送去节日的祝福和关怀。退休员工们也以感恩之心回馈银行,积极发挥余热,主动宣传银行产品和服务,成为银行最忠实的“代言人”。

“我们对农商行的产品和服务非常了解,也知道它们的优势所在。向身边的人推荐,既是对行里的支持,也是对他们负责。”退休员工张仁炳表示,这种双向奔赴的温情,不仅体现了马鞍山农商银行的企业文化,也成为其养老金融实践的生动缩影。

从支持养老产业发展到创新养老金融产品,从打造老年金融课堂到提供温情服务,马鞍山农商银行以实际行动践行“金融为民”的理念,为“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未来,该行将继续以有温度的金融服务,做实、做优、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徐焕 王雪雪 包燕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