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六安市裕安区罗集乡栗树村,春日的暖阳洒在“后勤官家庭农场”的生态养殖基地上,退役军人张嗣龙正通过抖音直播展示黑毛猪的放养场景。在六安农商银行50万元“农时贷”支持下,这个由退役军人创办的家庭农场焕发新生机,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
“部队教会我永不言弃”。谈及创业历程,张嗣龙感慨万千。这位曾在武警某部服役8年的“司务长”,2016年怀揣建设家乡的赤子之心,注册成立后勤官家庭农场。从司务长到农场主,角色转换间既有军旅情结的延续,更面临着现实的考验。
创业初期,张嗣龙在技术、资金、销路等多重关卡前碰壁。2019年非洲猪瘟来袭,损失惨重,几乎让这个硬汉萌生退意。“但军人字典里没有‘放弃’二字!”军人不服输的精神让他一次次战胜困难,家庭农场的发展也逐渐步入正轨。如今,农场已发展成占地200余亩,拥有5栋标准化养殖大棚,黑毛猪、鸡、鸭养殖规模合计已达3000余头(只),年销售额达140万元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家人们看,这是我们散养的黑毛猪,吃的是有机粮,喝的是山泉水……”在5.9万粉丝的抖音账号里,张嗣龙化身“新农人主播”,以分享乡村日常生活为主,同时也为农副产品“带货”,不但拓宽了销售渠道,也让更多人了解到乡村振兴真实面貌。
然而,随着销量不断增多,家庭农场的养殖规模也亟须扩大,资金问题再次摆在了张嗣龙面前。这时,六安农商银行罗集支行主动上门对接,恰逢“农时贷”产品上线。在进行充分调查后,根据其规模与实际需求,为其授信50万元,解决了资金方面的后顾之忧。
“我从军8年,退役十几年,从未想过也抹不开面子去银行贷款。感谢党和地方的好政策,感谢六安农商银行的贴心服务,让我更有干劲了。”张嗣龙感慨道。
张嗣龙的故事,是无数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的缩影。他们脱下军装,穿上农装,用军人的坚韧和智慧,在广袤的田野上书写着新的篇章。六安农商银行的金融支持,更是为他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助力他们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段成钢 殷言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