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黄山太平农商银行成功堵截一起电信诈骗资金取现案件,充分展现了银行员工的专业素养和科技赋能的风险防控能力,为守护客户资金安全贡献了金融力量。
4月1日,客户胡大妈来到黄山太平农商银行营业网点办理41500元现金支取业务,称用途为归还他人借款。柜员按流程为其办理取款后,次日胡大妈再次要求支取40500元现金。连续两天相同时间、相近金额的取款行为,引起了柜员的高度警惕。柜员在办理业务时与胡大妈沟通,试图了解更多信息,但胡大妈的回答含糊其辞,称外甥还她钱,她取钱归还他人,神情紧张、眼神闪躲。柜员察觉异常后,立即向会计主管报告。
会计主管通过银行风险预警监测系统查询账户信息,发现该账户触发了“对私账户可疑取现”预警规则。进一步分析发现,该账户此前并无交易流水,但在3月30日至4月2日期间,出现了多笔小额协议支付交易试探行为,且4月1日、2日清晨有两笔大额资金转入,金额分别为41800元和40900元。结合胡大妈前后不一致的回答以及账户交易的异常特征,会计主管凭借丰富的反诈经验和对电信诈骗手段的深刻了解,迅速判断这是一起典型的电信诈骗资金取现案件。
为防止资金外流,会计主管立即采取措施,对账户进行“不收不付”控制,并迅速向公安机关报案。经民警调查,胡大妈被他人以“领取扶贫款”为由引诱,下载了名为“国梦情”的APP,按照APP客服经理的指导,前往银行办理取现业务,并支付每笔300-400元的佣金。
此次拦截行动中,黄山太平农商银行通过风控模型的精准预判、员工的专业敏感性和与公安机关的高效协同合作,成功阻断了涉诈资金的转移,切实保护了客户的财产安全。此次案例的顺利处置,不仅体现了黄山太平农商银行在风险防控方面的专业能力,也彰显了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黄山太平农商银行将继续加强反诈宣传和风险预警能力,运用科技手段织密资金安全“防护网”,为守护人民群众的“钱袋子”筑起坚实屏障。同时,也提醒广大客户提高警惕,切勿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或网络信息,选择正规渠道办理金融业务,共同防范电信诈骗,维护金融安全。(陈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