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机构:
当前位置: 农信融>舒城农村商业银行
舒城农商银行: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产业振兴绘就新篇
来源:彭已怀 2025-04-14 21:38:54 责编:方欢 许梦源 李晓磊

作为地方金融主力军,近年来,舒城农商银行始终以服务“三农”为己任,通过创新金融产品、优化服务模式,为过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精准支持,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坚定初心和使命,金融助力产业振兴

近年来,过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富硒水稻种植、农产品加工及农旅融合,发展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背后离不开舒城农商银行的持续金融支持。2022年,过湾农业因扩大富硒水稻种植规模、升级加工设备面临资金缺口。舒城农商银行主动对接,为其发放贷款200万元,资金到位后,企业新增流转土地800亩,建成智能化加工生产线2条,年产值提升至3200万元。2024年因扩大经营,为其量身定制“乡村振兴贷”产品,新增授信300万元,企业新增流转土地增至2500亩,年产值提升至18000万元,带动周边12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年增收超3万元。

创新产品与服务模式,破解农业融资难题

针对农业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舒城农商银行立足县域实际,推出多项举措。

量身定制信贷产品。开发“特色产业贷”“乡村振兴贷”等特色产品,并与省农担合作推出“劝耕贷”业务,大力推进“鲜叶贷”“农机贷”等涉农信贷投放,以“信用+担保”模式替代传统抵押,为过湾农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灵活授信。截至2025年3月末,该行发放新型农业主体贷款户数596户,余额14.02亿元。

主动下沉服务网络。全行专设62名金融顾问,其中南港专设4名金融顾问,对接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经营对象,实行名单式管理,实现“需求摸排—授信审批—资金发放”一站式服务。截至2025年3月末,南港支行为过湾村发放涉农贷款超3469万元,惠及农户及企业284户。全行发放涉农贷款余额162.11亿元。

科技赋能提质增效。通过“线上申请、线下对接”,贷款审批时效缩短至3个工作日,最快做到当天放款,确保资金精准滴灌至田间地头。2025年3月末,全行“金农易贷”用信余额43.37亿元,其中专项涉农信贷产品“金农农e贷”授信2.3万户,用信余额4.28亿元。

联农带农显成效,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舒城农商银行的金融支持不仅助力企业壮大,更激活了乡村发展动能。

产业链延伸。过湾农业依托信贷资金,推动一二三产融合,打造富硒稻米“过湾”等9个品牌,年均销售额2.6亿元;开发稻田观光、农事体验等旅游项目,荣获“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园区”称号,年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农旅综合收入突破400万元。

村集体增收。通过“银行+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过湾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增至150万元,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分红等多渠道获益,在该企业就业的农户约150人,土地流转约500户,202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万元。

深耕普惠金融,持续赋能乡村振兴

未来,舒城农商银行将不断探索普惠金融与乡村治理的有机融合路径,围绕市场主体做圈、延链、扩面,进一步深化三项工作。

强化政策对接。抓住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深耕涉农、小微客群。用好支农再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持续加大乡村振兴信贷资金供给力度。

深化科技融合。探索建立农业产业链数据模型,优化完善贷前评估系统(自主研发)联动,为涉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决策提供精准参考。提高“整村授信”信息采集和预授信的质量,用好精准营销和综合权益两个平台,提升服务精准度。

拓展服务场景。围绕舒城茶叶、油茶、稻虾共养、生态养殖等特色农业,探索创新“圈链群”新打法,联合过湾农业等企业共建“乡村振兴金融生态圈”,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在支付结算、保险保障、电商销售等领域提供全链条支持。(彭已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