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机构:
当前位置: 农信融>怀宁农村商业银行
怀宁农商银行:在“三服务”中打通金融毛细血管
来源:查贵琴 2025-06-23 19:59:47 责编:方欢 胡明兵 李晓磊

近年来,怀宁农商银行将“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引导基层职工以“毛细血管”般的渗透力,通过服务发展、服务决策、服务落实中,构建起政策传导、需求感知和价值创造的三维坐标系。

构建金融普惠“立体网”,激活基层动能

服务发展的核心在于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经济薄弱环节,基层银行职工是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力量。基层团队构建金融普惠的“立体渗透网,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千企万户”大走访。怀宁农商银行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班子成员带头走访重点客群,了解客户经营情况和发展规划,帮助客户纾困解难。同时以36个网点为阵地,由各网点负责人带队,对接企事业单位、村委会等,全面摸底客户资金流向和信贷需求,上门为客户办理业务,扩大营销覆盖面。同时,积极开展“扫街访铺”和“夜间走访”等活动,深入商区、社区、园区,做好三代社保卡、快捷支付绑卡、银标码等电子银行业务“一揽子”营销,切实推动服务、政策落地。针对偏远地区金融服务空白问题,怀宁农商银行组建“背包银行”团队,携带便携设备深入村镇,为留守老人、残障群体等提供上门服务。2个多月走访客户10612户,授信19907万元,为30980名客户带来金融便利。

“因地制宜”专项贷。怀宁农商银行“绿色纸塑贷”,助力当地“小纸塑”撬动“大经济”。怀宁县马庙镇,被誉为“华东地区绿色纸塑产业第一镇”,其50多家纸塑企业业务覆盖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纸塑之乡”已成为马庙镇享誉世界的名片。怀宁农商银行通过组织企业家交流恳谈会,深入了解企业需求,特设专项信贷额度,开辟绿色审批通道,并实施多维度减费让利优惠政策。2025年以来,已投放18949万元信贷资金,助力当地纸塑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普惠金融”主战场。怀宁农商银行依托村两委,打造一站式、智慧型、便捷化普惠金融服务点,成功将金融服务延伸到了乡村的每一个角落。金融服务点配备金农E助手便携式移动设备,以及MIS商超、金农信e家、金农便民宝等金融服务设备和设施。不仅满足乡村居民对购物消费、现金存取、转账汇款、补贴领取、生活缴费、交易结算等基础性金融需求,还让乡村居民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金融服务便利。截至目前,已设立助农取款业务服务点101家,为当地居民累计提供了10万余次金融服务。银行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扩大服务覆盖,在服务基层经济主战场中取得显著成效。

践行金融使命,护航实体经济

服务决策的核心在于将国家政策导向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方案。在服务决策维度,基层网点成为政策制定的“反向校验场”。他们在工厂、园区精准捕捉小微企业的融资痛点,在田间地头感知乡村振兴的金融需求,形成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的示范效应。基层银行职工既是政策执行的“末梢神经”,也是传递一线声音的“信息枢纽”,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整村授信”激活信用体系。怀宁农商银行推行“党建引领信用”模式,通过“金融村官”与村委会协作,采集信息对农户进行信用评级,评选出信用村、信用户,实现“无感授信、按需用信”。银行通过分析农户种植数据、家庭收支及农场主产业状况等信息,量身定制“蔬菜贷、家庭农场贷、创业担保贷、蓝莓产业贷”等多种贷款产品,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其中,6950万元“蓝莓产业贷”,为怀宁蓝莓的规模化发展及特色产业升级注入了新动力,带动周边2000余户就业,5000余人增收,蓝莓产业综合产值达到85亿元。通过“党建+信用”模式,金融服务与基层治理实现了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内生动力。

政策导向洞察金融使命。怀宁农商银行紧跟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围绕怀宁县“高质量”发展目标,根据本土农业产业特色,推动当地农业产业发展。该行在金融服务种养、精深加工、产品销售和流通上全面整合资金,支持石牌蔬菜、平山葡萄、清河茶叶、黄墩菌菇、全区域蓝莓等一批特色农业产业项目发展,全力支持涉农主体做大做强。截至2025年3月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71.04亿元。基层职工兼具政策解读与行业洞察的复合能力,能将宏观政策转化为具体的微观解决方案。

“精准施策”增色面点招牌。怀宁县江镇镇被誉为“中国面点师之乡”,因“馒头经济”而闻名。历经30余年发展,江镇面点产业已孕育出巴比、天添、包客里、包子叔叔、沙士比、独秀等100余个知名度的江镇白案自主连锁品牌。怀宁农商银行根据采集的数据深入调研,多次派遣工作人员赴南京、武汉、长沙、温州等地走访外出创业乡贤,重点关注他们创办企业的发展融资需求。同时,精准施策简化申贷办贷流程、提升综合服务质效,已扶持面点产业企业226家、发放贷款5547万元,为“中国面点师之乡”的招牌增光添彩。

以客户为中心,细节铸就口碑

服务落实的关键,在于将“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在服务落实维度,基层银行职工价值服务韧性筑牢金融体系的根基网络。通过细节服务、迅速的应急响应和创新的实践,将金融温度传递到千家万户。

应急时刻有担当。怀宁农商银行营业部工作人员在客户张先生取款30万元时,发现其说法可疑。客户称取现金给其“朋友”。工作人员多次询问张先生其朋友的身份信息,张某拒绝回答,只催促快些办理,说自己“朋友”马上就到。工作人员见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拨打110报警。民警迅速赶至银行了解情况后,立即断定这是电信诈骗。在劝阻过程中,张先生坚信自己的“朋友”并非骗子,称30万元现金是临时救急,自己的家人也知晓此事并同意借钱给“朋友”。为揭穿真相,民警现场拨打张先生“朋友”的电话进行核对,却发现已无法接通。核查张先生“朋友”的身份时,也显示查无此人,张先生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怀宁农商银行以此案例为鉴,持续推进反电信诈骗宣传活动,提升员工和公众防范意识。此举,有效阻止了多次电信诈骗,提高了社会大众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和员工的职业素养。

“金融村官”显身手。怀宁农商银行客户经理汪慧,在日常走访中发现张大爷因腿脚不便无法办理社保卡激活业务,他与同事携带“金农e助手”至张大爷家中办理。丁大姐忙着经营超市的生意,无法分身到银行网点办理收款码,汪慧便主动上门协助。胡大哥种植的草莓成熟,汪慧在朋友圈帮忙推广。作为“金融村官”,汪慧的身影常出现在受泉村的乡间小路或农户家中。他与村民讲政策,聊家常,认真记录大家的金融需求,将便捷的金融服务送到农户的家门口。怀宁农商银行通过派驻17名“金融村官”,发扬“背包精神”打通了服务乡村振兴的绿色通道,将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转化为“情感链接的零距离”,有效提升了“三农”主体的金融获得感。

“特事特办”暖心肠。怀宁农商银行以老年客户的“急难愁盼”为出发点,通过“金融+生活”双维度服务,为特殊群体特事特办的人性化服务打造有温度、有实效的适老化服务品牌。雷埠支行大堂经理发现年迈的李奶奶因中午来办业务错过饭点,且有低血糖病史,子女也不在家,立即为她提供饭菜和热汤。并在老人办理好业务后,将老人家安全送回了家。秀山支行工作人员开通绿色通道,与远在四川乐山的80多岁老教师视频连线,助其顺利办理社保卡业务,赢得客户赞誉。怀宁农商银行这类服务年均超百次,直接带动存款留存率提升6%。

基层银行职工在“三服务”中角色多样:在服务发展中,他们是资源整合者与创新推动者,以“下沉服务+产业赋能”激活基层活力;在服务决策中,他们是政策解读者与传递者,以“精准施策+行业洞察”践行金融使命;在服务落实中,他们是温暖传递者与价值创造者,以“细节匠心+应急担当”赢得客户信赖。未来,怀宁农商银行基层银行职工更需以“使命在肩”的自觉,在服务大局中书写“小岗位大作为”的篇章,让金融血脉澎湃涌动。(查贵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