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泗县草沟镇瓦韩村的老人们总爱念叨:“到瓦韩支行办事,心里踏实!”这话听在我们柜员耳里,比任何夸赞都令人舒心。柜台窗口就像架在我们和乡亲之间的“连心桥”,办的是存取款、挂失、定期转存这些实在事,却总裹着家长里短的暖。
窗口的事分“急缓”,遇上赶时间的,得把“快”扎在“稳”里。前阵子快下班时,一位大哥火急火燎冲进营业厅,攥着社保卡直跺脚:“这卡咋用不了?我明天一早就要去外地,里面还存着养老保险和粮食补贴呢!”我把正准备下班签退的手猛然顿住,指尖飞快地查询账户状态。原来大哥常年在外使用异地工资卡,家乡的社保卡办下来没有使用过,时间长了被系统限制了非柜面操作。“您别慌,材料齐的话我们现在就上报解控!”我一边安抚他坐下歇脚,一边麻利地填写上报材料。结束后还特意记下他的手机号码:“大哥您放心,明早一审批通过,我们第一时间给您打电话,保准不耽误您赶路。”第二天早上电话接通时,大哥在那头连声感谢,我们听着心里也亮堂。
一个周三的上午,阳光刚爬过柜台,一位老奶奶颤颤巍巍地凑到窗口,手里紧紧攥着一个洗得发白的布包。她一层层打开,里面是叠得整整齐齐的存折和身份证。“帮我查查养老金到没到?我眼神花,自己瞅不清。”接过存折时,我的指尖蹭到了布包角落的小补丁,忽然想起去年冬天她来取钱时说的话:“这布是给小孙子做棉袄剩的,丢了可惜。”我放慢了动作,指尖轻轻捻开存折页面,打印到最新明细,凑到窗口玻璃前说道:“奶奶您看,这月养老金昨天刚到,比上月还多了五块多呢!”她立刻眯起眼往玻璃上凑,枯瘦的手指跟着数字轻轻划动,忽然笑了:“那刚好够买两斤鸡蛋咯!”
柜台前的玻璃隔着里外,却挡不住彼此递来的热乎气。点钞机数的是一沓沓钞票,可我记在心里的,是老奶奶布包里的补丁、大哥攥着卡时发紧的指节,是街坊们把“放心”托过来的沉甸甸的信任。该快时抢在时间前头赶路,该慢时陪着唠两句家常,这“快与慢”里的分寸,原是早把客户的事当成了自家的事。(邢家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