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涡阳农商银行工作人员依托高度的责任担当与敏锐的反诈识别能力,成功拦截两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累计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5.2万元。此举获亳州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正式通报表扬,为区域反诈工作筑牢金融防线贡献了重要力量。
识破“扶贫”骗局,老年客户免受损
9月5日,一名69岁老年客户前往涡阳农商银行殷庙支行,申请办理3.2万元现金支取业务。综合柜员在业务办理过程中,系统提示该客户账户已被电信网络诈骗预警中心依法冻结。为进一步核实情况,柜员首先耐心询问客户资金来源、汇款人身份等关键信息,客户初期应答流畅,未显异常。
但因账户冻结需补充核查依据,柜员要求客户提供与付款人的沟通记录时,客户突然以“不便透露”为由拒绝配合。这一异常反应立即引起柜员警觉,判断该笔业务可能涉及诈骗风险。柜员随即联合支行工作人员,多次与客户沟通劝说,向其讲解电信诈骗常见套路及账户冻结的法律依据。最终,客户消除顾虑,同意出示与对方的聊天记录。
经核查确认,诈骗分子通过一款名为“携手国梦”的软件与客户建立联系,冒充中央扶贫办工作人员,以“发放专项扶贫资金”为幌子实施诈骗。为规避银行审核,诈骗分子还精心设计话术,要求客户穿戴整齐以营造“官方对接”假象,并以“遵守保密法”为由威胁客户不得向银行工作人员透露沟通内容。掌握确凿证据后,殷庙支行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同步协助警方固定证据,成功阻止客户资金转移,避免3.2万元损失。
揪出“项目”陷阱,联合劝阻挽损失
同日,涡阳农商银行标里支行迎来两名老年客户,申请支取现金2万元。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发现,客户账户已被系统设置为“暂停非柜面业务”状态,遂立即启动风险核查流程:一方面查询账户交易明细以追溯资金来源,另一方面详细询问款项性质及用途。
面对询问,客户表述前后矛盾:起初称资金为“做生意盈利”,随后又改口为“参与有政策支持的茶叶项目所得”。但当工作人员进一步询问项目运营模式、主管单位、参与凭证等细节时,客户却含糊其词、无法作答,且不能提供任何证明资料。见支取需求未被满足,客户在同行人员的暗示下,再次变更说法,声称“资金是他人归还的借款”,但始终无法提供借款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佐证材料。
工作人员结合上述异常情况,判断该笔业务存在明显诈骗嫌疑,立即将情况上报支行运营主管。主管迅速启动警银协作机制,在警银联动平台填写可疑交易报告,并同步向辖区派出所报警。警方抵达现场后,与支行工作人员共同对老年客户开展反诈宣传,通过案例讲解、政策解读等方式,帮助客户认清“茶叶项目”的诈骗本质。最终,客户意识到自身险些受骗,成功避免2万元资金损失。
两起诈骗案件的成功拦截,不仅彰显了涡阳农商银行工作人员“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与“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职业素养,更体现了警银协作机制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中的关键作用。近年来,涡阳农商银行始终将反诈工作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抓手,通过定期开展员工反诈技能培训、在营业网点布设反诈宣传材料、主动向客户普及反诈知识等举措,持续提升全员反诈能力与群众风险防范意识。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手段持续翻新,隐蔽性、迷惑性不断增强。涡阳农商银行在此提醒广大群众:务必提高警惕,坚决做到“三不”——不轻信陌生来电及信息、不随意透露个人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短信验证码等敏感信息、不向陌生账户转账汇款。如遇可疑情况,请勿轻信对方说辞,可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电话,或向就近银行网点工作人员咨询求助。让我们携手构建“警银联动、群众参与”的反诈新格局,共同守护人民群众的“钱袋子”,为维护区域金融安全与社会稳定贡献力量。(董重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