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光市化工园区里,有一家刚投产的科创企业正忙着调试新设备;在老城区的商圈中,一家经营多年的小微企业刚签下一笔大额订单;在开发区的产业园内,一家制造业企业的新生产线正源源不断产出产品……这些企业成长的背后,都藏着明光农商银行城中支行党支部“惠企先锋”党建品牌的温暖足迹。
“以前总觉得银行服务‘高高在上’,直到遇到‘惠企先锋’的党员们,才知道金融服务也能这么‘贴心’。”这是众多企业负责人对城中支行的共同评价。自“惠企先锋”党建品牌创建以来,城中支行党支部始终把“精准服务企业”放在首位,用政治引领筑牢服务根基,用创新举措破解企业难题,用活力队伍传递金融温度,让“先锋”二字,刻在了每一次助企纾困的行动里。
一份“清单”,解了企业的“燃眉急”
“要是再等半个月,我们的项目就得停摆了!”今年2月份,城中支行党支部书记黄万辉在园区走访时,遇到了满脸焦急的企业负责人陆总。这家专注于环保涂料研发及涂料助剂生产的企业,刚拿到一笔关键订单,却因原材料价格波动采购资金不足,陷入了“订单在手、资金难寻”的困境。按照以往流程,企业申请信贷需要准备大量材料,审批周期至少20天,远水解不了近渴。但“惠企先锋”的清单工作机制,让事情迎来转机。黄万辉当场拿出《企业需求清单》,一边听陆总介绍情况,一边逐项记录企业规模、研发投入、订单情况等关键信息,随后第一时间将情况反映至总行。
总行根据清单信息,启动“科创企业服务绿色通道”——总行领导牵头对接,普惠金融部上门核查企业资质,业务管理部同步准备审批材料。为突破传统抵押的限制,我们在不改变原担保物的前提下,给企业提供了新的金融服务方案,重新整合抵押资产,优化担保方案,最终原本需要20天的流程,仅用5天就完成了全部审批,950万元贷款顺利发放到企业账户。“没想到银行能这么高效,‘惠企先锋’真是帮我们守住了发展的‘生命线’!”陆总握着黄万辉的手,激动地说。
这份“清单”,正是“惠企先锋”精准服务的核心密码。党支部将企业需求、任务分工、办理进度与反馈结果全部纳入清单管理,像给服务装上“导航仪”,让每一个企业难题都能“对号入座”,每一项服务举措都能“落地有声”。
“三化”服务,让小微企业“办事不再难”
“以前去银行办业务,总要跑两三趟,有时候材料带错了,还得重新排队。现在有了‘惠企先锋窗口’,一次就能办完,太方便了!”在明光城区经营金店的陈老板,提起城中支行的“三化”服务,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陈老板的金店在明光经营多年,近期计划扩大规模,需要办理结算账户和贷款。以往,他最怕去银行——流程复杂、材料繁琐,店里没人照看不说,还总担心“多跑冤枉路”。但这次,他路过城中支行门口看到“惠企先锋窗口”的标识,抱着试试的心态走了进去,没想到全程只用了1小时便办妥所有手续。
党员夏娟递上开户清单,清晰列出了结算账户开立需要的材料,以及贷款的申请条件;同时告知他,根据规范要求,所有收费标准和办理时限都会公示,有问题可以随时通过投诉渠道反馈。更让陈老板惊喜的是,夏娟还主动帮他对接了贷款业务,后续贷款进度可以直接和客户经理联系不用再跑网点。最后陈老板最后不仅顺利办理开户,还在城中支行获批200万元经营贷款。
这正是“惠企先锋”打造“网格化、数字化、协同化”服务矩阵的生动缩影。为了让小微企业“办事不难、办事不贵、办事便捷”,党支部从企业最直观的体验出发:制定标准化清单,让流程“看得见、摸得着”;推行服务公示制,让权益“有保障、可监督”;打通线上线下渠道,让服务“不受限、更贴心”。如今“跑多次”变成“一次成”,“来回跑”变成“线上办”,越来越多像陈老板这样的个体户,感受到了“惠企先锋”的便利与温暖。
这支“惠企先锋”党员铁军,是党支部用“双培”机制锻造出的骨干力量——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让党员成为服务标兵。他们中,有深耕信贷领域10年、能精准匹配企业需求的“金融专家”;有熟悉惠企政策、能为企业解读优惠政策的“政策宣传员”;有耐心细致、能帮小微企业解决琐事的“服务管家”。无论是园区走访、上门服务,还是政策宣讲、难题协调,总能看到他们亮着“党员先锋岗”的标识,冲在服务企业的第一线。
从科创企业的“紧急融资”,到小微企业的“便捷办事”,城中支行党支部“惠企先锋”党建品牌的故事,还在继续。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点点滴滴地坚守——坚守“精准服务”的初心,坚守“助企发展”的使命,坚守“党员先锋”的担当。
未来,“惠企先锋”的旗帜,将继续飘扬明光市的园区、商圈、企业里,用更暖的服务、更实的举措,陪伴更多企业成长,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动能。(李建宇)
